谈到企业的发展,廖国娟博士如是说。
基石药业PD-L1单抗启动大型I期临床试验,计划入组300例患者 2017-09-09 06:00 · angus 2017年9月6日,基石药业公示其PDL1单抗CS1001(重组抗PD-L1全人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的I期临床试验方案,计划入组300例晚期实体瘤或淋巴瘤患者。本文转自医药魔方数据微信,发布已获医药魔方授权,如需转载,请与医药魔方联系
" />
2017年9月6日,基石药业公示其PDL1单抗CS1001(重组抗PD-L1全人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的I期临床试验方案,计划入组300例晚期实体瘤或淋巴瘤患者。主要目的是评价CS1001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确定CS1001的最大耐受剂量和推荐的II期剂量,初步评价CS1001的抗肿瘤疗效,次要终点是评价CS1001的药动学特征和免疫原性。这是一项单臂、非随机、开放标签的大型I期研究,试压方案于6月26日获得北京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审查通过。国内企业的PD-1/PD-L1申报及临床试验开展情况来源:医药魔方发现。基石药业PD-L1单抗启动大型I期临床试验,计划入组300例患者 2017-09-09 06:00 · angus 2017年9月6日,基石药业公示其PDL1单抗CS1001(重组抗PD-L1全人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的I期临床试验方案,计划入组300例晚期实体瘤或淋巴瘤患者。
本文转自医药魔方数据微信,发布已获医药魔方授权,如需转载,请与医药魔方联系不久后,诺华(Novartis)的CAR-T疗法也成功获批上市,掀开了细胞疗法时代的新篇章。会议汇集了在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结构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材料、纳米孔技术、RNA纳米技术、药理学、癌症生物学和纳米技术等多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
该会议由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国际RNA纳米技术奠基人和发明人、国际纳米生物领域著名科学家、宣泽生物全球首席科学顾问郭培宣教授任会议主席、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Ian Molineux教授和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Ian Grainge教授共同主持。来自美、中、英等8个国家的270位科学家出席了此次会议。包括 MauroFerrari教授(美国休士顿卫理公会研究所)、 Piotr Grodzinski教授(美国NCI / NIH)、Nils Walter(美国密歇根大学)、Anil Sood教授(美国MD 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梁兴杰教授(中国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Hiroyuki Noji教授(日本东京大学)等在大会上介绍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下一代可编程的纳米孔生物传感器将与智能生物马达、可调节化学聚合物膜和微量流体装置结合在一起成为可靠便携式设备,用于疾病检测、药物开发、环境监测和高通量测序。
公司将继续坚持自主研发,尽快将该项全球领先的癌症检测技术早日进入临床试验及产业化,为人类远离癌症困扰不懈努力。宣泽的研究人员正将病毒学和生物动力学领域中的最新进展与纳米孔技术相结合,扩大纳米孔技术的应用。
" />
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是对基于纳米孔的传感技术的讨论。会上,首席赞助商深圳宣泽公司的Farzin Haque博士、王少英博士等专家着重报告了各自在纳米孔传感技术细分领域取得的进展及成果。首届生物马达、病毒组装和纳米技术应用会议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隆重召开近日,《首届生物马达、病毒组装和纳米技术应用会议》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成功召开。来自于英国Oxford Nanopore公司(具全球影响力的纳米孔技术应用开发公司)的LakmalJayashinghe博士、Ulrich Keyser教授(剑桥大学)、MeniWanunu教授(美国东北大学)、Li-QunGu教授(密苏里大学)、Min Chen教授(马萨诸塞州大学Amherst分校)、Jens Gundlach教授(华盛顿大学)及首席赞助商深圳宣泽公司的Farzin Haque博士、王少英博士等专家着重报告了各自在纳米孔传感技术细分领域取得的进展及成果。
公司对生物纳米孔技术在癌症单分子检测应用前景充满信心,未来在液体活检测市场上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大会合影深圳宣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涛祥先生表示:纳米技术在纳米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已在全球蔚然成风,并在很多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蛋白纳米孔癌症单分子检测技术进行应用开发,在应用多种蛋白质工程方法改变纳米孔固有性质以提高其稳定性、改变孔道多聚状态、引入识别位点、增强灵敏度、促进膜嵌入能力、生物探针修饰等技术核心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圳龙华区民企构建国际平台探讨生物纳米孔癌症检测技术应用 2017-09-19 06:00 · masayume 近日,《首届生物马达、病毒组装和纳米技术应用会议》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成功召开,来自美、中、英等8个国家的270位科学家出席了此次会议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引。根据报告,瑞典等25个国家是健康发达国家,俄罗斯等23个国家是健康中等发达国家,中国等33个国家是健康初等发达国家,肯尼亚等51个国家是健康欠发达国家。
" />
何传启说,报告提出的健康现代化路线图,是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一个补充和扩展。何传启说,中国健康现代化至少应包括五个现代化,即健康体系现代化、健康生活现代化、健康服务现代化、健康环境现代化和健康治理现代化。
报告还显示,在统计数据比较齐全的45个健康现代化指标中,中国有18个指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其中8个指标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在发布会上提出健康现代化路线图,建议启动健康高铁工程。中科院报告称中国健康现代化水平排名世界第59位 2017-09-19 06:00 · 张润如 16日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7:健康现代化研究》显示,中国健康现代化水平在世界131个国家中排名第59位。未来30年,中国健康现代化建设可借鉴中国高铁的发展经验,采用系统升级、四轮驱动的总体战略,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信息化国民健康体系和健康长寿社会。本文转载自新华社16日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7:健康现代化研究》显示,中国健康现代化水平在世界131个国家中排名第59位。该报告使用截至2014年的数据,对131个国家进行了健康现代化评价
公司将继续坚持自主研发,尽快将该项全球领先的癌症检测技术早日进入临床试验及产业化,为人类远离癌症困扰不懈努力。深圳龙华区民企构建国际平台探讨生物纳米孔癌症检测技术应用 2017-09-19 06:00 · masayume 近日,《首届生物马达、病毒组装和纳米技术应用会议》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成功召开,来自美、中、英等8个国家的270位科学家出席了此次会议。
蛋白纳米孔癌症单分子检测技术进行应用开发,在应用多种蛋白质工程方法改变纳米孔固有性质以提高其稳定性、改变孔道多聚状态、引入识别位点、增强灵敏度、促进膜嵌入能力、生物探针修饰等技术核心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是对基于纳米孔的传感技术的讨论。
会议汇集了在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结构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材料、纳米孔技术、RNA纳米技术、药理学、癌症生物学和纳米技术等多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公司对生物纳米孔技术在癌症单分子检测应用前景充满信心,未来在液体活检测市场上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首届生物马达、病毒组装和纳米技术应用会议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隆重召开近日,《首届生物马达、病毒组装和纳米技术应用会议》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成功召开。该会议由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国际RNA纳米技术奠基人和发明人、国际纳米生物领域著名科学家、宣泽生物全球首席科学顾问郭培宣教授任会议主席、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Ian Molineux教授和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Ian Grainge教授共同主持。大会合影深圳宣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涛祥先生表示:纳米技术在纳米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已在全球蔚然成风,并在很多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来自于英国Oxford Nanopore公司(具全球影响力的纳米孔技术应用开发公司)的LakmalJayashinghe博士、Ulrich Keyser教授(剑桥大学)、MeniWanunu教授(美国东北大学)、Li-QunGu教授(密苏里大学)、Min Chen教授(马萨诸塞州大学Amherst分校)、Jens Gundlach教授(华盛顿大学)及首席赞助商深圳宣泽公司的Farzin Haque博士、王少英博士等专家着重报告了各自在纳米孔传感技术细分领域取得的进展及成果。
下一代可编程的纳米孔生物传感器将与智能生物马达、可调节化学聚合物膜和微量流体装置结合在一起成为可靠便携式设备,用于疾病检测、药物开发、环境监测和高通量测序。来自美、中、英等8个国家的270位科学家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上,首席赞助商深圳宣泽公司的Farzin Haque博士、王少英博士等专家着重报告了各自在纳米孔传感技术细分领域取得的进展及成果。宣泽的研究人员正将病毒学和生物动力学领域中的最新进展与纳米孔技术相结合,扩大纳米孔技术的应用。
包括 MauroFerrari教授(美国休士顿卫理公会研究所)、 Piotr Grodzinski教授(美国NCI / NIH)、Nils Walter(美国密歇根大学)、Anil Sood教授(美国MD 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梁兴杰教授(中国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Hiroyuki Noji教授(日本东京大学)等在大会上介绍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已有研究表明,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是造成这一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由它代谢产生的乳酸会让牙釉质脱钙,从而损伤牙齿和牙髓,最终导致病变。
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有抗龋齿疫苗上市。鄢慧民解释道,抗龋疫苗则是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特异控制口腔致龋菌的数量及其在牙齿表面的定植,最终实现主动预防。他这样总结道:我们需要尽力完成职业生涯中应该完成的事。它可以通过鼻内黏膜无创滴注或直接喷雾,甚至可以自行接种,既安全又方便。
实现这一思路的关键在于诱导包括变形链球菌纤维样表面黏附素(PAc)、糖基转移酶(GTF)、葡聚糖结合蛋白(GBP)在内的抗原靶标特异的口腔黏膜IgA应答。专访 | 武汉病毒所鄢慧民:10年坚持,我们完成了抗龋疫苗的二代优化 2017-10-07 09:00 · 369370 龋齿,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蛀牙,其折磨程度是很多人不愿多提的痛点。
所以,抗龋疫苗的预防思路很简单:通过疫苗接种激发足够的特异IgA抗体。于我而言,即做一些有科学意义的研究以及可能应用的新尝试。
对此,科学家们希望能够研发出抗龋疫苗,实现一劳永逸式的主动预防。他带领课题组长期从事黏膜IgA功能的研究,对黏膜IgA抗体的特性、产生及作用机制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